“柠萌语税”之抗疫篇(38):微信缴社保,一次不用跑
本帖最后由 平井桃桃桃 于 2020-8-11 09:35 编辑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巴中市,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有2个省级贫困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自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脱贫攻坚重要战略以来,巴中市税务系统切实抗牢政治责任,将精准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为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出积极贡献。
桑榆虽晚 为霞满天
巴中市恩阳区九镇包树梁村与苍溪、阆中接壤,距巴中城区45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66户1146人,贫困户47户171人。这里99座包梁见证了该村的时代变迁,55岁的驻村第一书记唐慎思正是这一变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心路历程的驻村日记,书写着脱贫攻坚的“诗与远方”。
2016年年末,恩阳区委区政府要求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唐慎思主动请缨去边远的包树梁贫困村,此时的他刚调入恩阳区税务局不久。他的第一篇扶贫日记这样写到:要做好脱贫工作,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踏石留印的劲头,方可决战决胜。当下只有找准贫困的‘顽疾’,才能对症下药”。“摸家底”成为了他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深入田间地头、农庄户院,悉心打听、问路取经,群众所想、所盼、所指的字里行间装满沉甸甸的责任。历时20天,他对全村266户1146人全部走访完毕,收集群众意见36条、遗留问题诉求21件,现场解决疑难问题27件次,撰写日记7600余字。
随着工作的开展,唐慎思意识到包树梁村委班子“软弱涣散”问题较为突出,对此他较真碰硬,从大力整顿作风为突破口,建立完善规章制度4类32条,严格“三会一课”,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工作机制。这一系列强硬措施,使得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变“强”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变“亮”了。安全饮水和村道路硬化一直是压在唐慎思胸口的一块石头。从寻找水源到安装水管,从争取资金到工程实施,他一天一汇总,三天一汇报,终将老百姓的期盼化为现实,随之带来的利好便是猕猴桃产业的壮大,中药材种植的繁荣。2017年,包树梁村顺利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担当,用无悔付出彰显着巴中税务人的忠诚干净和敬业奉献。2019年,唐慎思同志被省局表彰为全省税务系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8/353_1596824131089.png?width=800&size=1077458
国家税务总局巴中市恩阳区税务局派驻包树梁村第一书记唐慎思(左三)
青春无悔 初心如磐
吴泽民,国家税务总局平昌县税务局一名90后小伙,2018年7月,25岁的他怀揣至真的青春热忱,来到福申乡万安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对扶贫工作,吴泽民有明确的思路和想法,他给自身的工作定位是:出思路、出点子,对党务村务决不大包大揽;抓协调,抓沟通,对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拖延。他积极推行“三个一”,即:把村里大小事情一律张榜公布,主动公开信息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老百姓的好评。扶贫先扶志,他致力于疗养贫困户精神上的贫瘠,坚持言传身教,村风民俗得到很大改观。由于当地老百姓素质不高,各类矛盾纠纷时常发生,他牵头组织开展各个阶段的维护稳定工作,带动村民和谐相处。
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做到边调查研究,边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边思考探索帮扶方案和措施。针对万安村地理位置较偏、人员素质较差、外出务工人口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重等现实情况,他积极争取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万安村新增花椒产业600亩,家禽养殖形成规模。2019年,万安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当初的22%下降到0%。
是什么信仰在支撑着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八个字给了我们答案。作为一名年轻的税务工作者,吴泽民同志不畏艰苦,在脱贫攻坚的一线传递“蓝色情怀”、践行税务精神,用真心换来真情、用实干赢得信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20年,他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
聚力帮扶 齐心攻坚
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巴中市巴州区税务局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这份荣耀的背后凝结着240名税务干部的心血与付出。巴州区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新机构共承接鼎山、龙背、三江3个乡镇所属的20个村786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巴州区税务局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五个一”帮扶要求,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坚持“沉下去、贴着帮”,帮扶村均高质量通过省检国检验收。
党建扶贫开良方。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走基层、惠民生、送温暖”活动,捐送生产生活物资700余件,为6个村远程教育站点升级投资6万余元,为村委捐赠办公设施价值20余万元。先后召开“坝坝会学党章”等活动23次,开展支部“双联”活动32次,讲专题党课11次,促进思想扶贫、智力扶贫。
基础扶贫换新貌。协调电力部门投资800余万元对帮扶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协调其他部门资金共计45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用于修缮灌溉渠堰5.5公里、灌溉堤坝及微水池3处,修建道路6.8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产业扶贫拔穷根。协调各方资源,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创造了“公司+专合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帮助玉凤村建起良种山羊养殖场;在玉凤、连通村发展巴药、白果、红梨等经济类作物种植基地400余亩;投资近20万元购买青凤苗木4万株,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夯实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社会扶贫聚力帮。结合“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活动,发挥税务联系面广等优势,积极协调两新党组织与帮扶贫困村结对共建。筹措社会资金40余万元为连通村修建村道路,打通了群众期盼近10年之久的社道路,为玉凤村新农村聚居点安装太阳能路灯33盏。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8/808_1596824132358.png?width=1080&size=1098025
一抹“税务蓝”,一片“赤子心”。巴中税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满腔热血播撒在大巴山区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用扶贫果实回馈巴山儿女的支持与期盼。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巴中税务人将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站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班岗”,让“税务蓝”继续为乡村“富居图”增色添彩。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8/451_1596824132583.png?width=1080&size=38486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