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策君 发表于 2020-8-6 18:15:16

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麻醉等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扩大……这些民生大事很重要!

本帖最后由 zzzzzzzzzzzzz 于 2020-8-7 11:16 编辑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722_1596708915771.jpg?width=1080&size=73792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634_1596708916256.jpg?width=1080&size=105173
“大太阳地的,快走几步,赶紧到屋里坐,天气这么热,小心中暑了。”看见老葛低着头,慢悠悠地走着,巴彦塔拉乡诺尔嘎查的德孝永老人心疼地说,这又是替我们操心,琢磨事呢。
葛爱民,国家税务总局鄂温克族自治旗税务局副局长,扶贫干部。虽然年龄已过50,爱琢磨事和爱张罗事的习惯一直没变。扶贫贵在思路、贵在实干,对巴彦塔拉乡诺尔嘎查帮扶中,他没少出思路,也没少办成事。现在,牧民老乡都很熟悉他、爱戴他,也都习惯亲切地叫他老葛。
当牛奶有了可追溯的标签
巴彦塔拉乡诺尔嘎查是典型的牧业嘎查,牛奶收入是许多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可初到嘎查扶贫,老葛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企业停收散户的牛奶,嘎查的牧民最近三年牛奶销路成了难题。
“咱们的牛奶质量好,真是一点水都没掺,可企业有规定就是不能收散户的奶。”牧民穆金海随手给老葛递上自家的牛奶。“企业不收,咱就自己想销路。这么醇香的牛奶,没有理由卖不出去。”老葛安慰着牧民老乡。
大品牌牛奶为啥卖的好?主要原因是顾客信任品质。散户的牛奶怎么建立信任?老葛琢磨琢磨了几天,终于想到了办法。他与嘎查支委会研究,拿出5000元启动资金,采取“驻村工作队+奶户”模式,建立“诺尔嘎查牛奶销售群”,帮助牧民销售牛奶。每一袋牛奶的外包装上,他都让牧户写上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做到追朔质量。牧民老乡的牛奶品质好,一下子就打开了销售渠道。现在,不止是“诺尔牛奶”卖的好,衍生出的奶干、奶饼等20多种奶食品,也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咱们这里的畜牧产品,天然健康,牧民老乡实在,没有品牌意识,不懂推广,导致好产品没有好销路。要脱贫致富,还得在发展特色产品和推广上想办法。”老葛和嘎查支委会商量,沿着这个思路,利用100多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购买适合嘎查草场环境的短尾羊,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肉羊产业。他们成立呼伦贝尔草原羊协会,通过在杭州文博会上的产品推广,与马来西亚商务部达成战略合作。
现在,通过发展畜牧产业,诺尔嘎查已带动嘎查最后的5户贫困户平均增收两万余元,7 人实现稳定脱贫。
当爱喝酒的牧民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
扶贫工作有了些起色,老葛又发现了新问题。在草原牧区,许多牧民都有爱喝酒的习惯。有一次走访嘎查贫困户,都快到下午三点钟了,老葛路过牧民阿尔斯楞家门口,远远就听见屋里大声说话,喝酒聊天的声音。
“没活干了,还是怎么的?”老葛显得有些生气。
“老葛,你别生气,的确是今天该干的活都忙活完了。”阿尔斯楞急忙解释。
牧区与农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牧民的时间相对充裕一些,如何能让有闲暇时间的牧民动起来,抓住时机多一些赚钱致富的机会?
老葛一下子想到了牧民苏海。他有着一手电焊、机械维修和网围栏安装的手艺,平日不忙时,就在附近的嘎查干一些维修安装的活,用来增加收入。在牧区环境整治的背景下,组建个施工队,不也是一条帮助牧民增收的途径吗?
在老葛组织下,由苏海牵头成立牧民施工队,运行模式为“党员中心户+牧民”,利用闲暇时间承揽各类小型工程项目,实现畜牧生产与务工两不误。目前,施工队已实现收入30万余元。嘎查将牧民施工队的利润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改善嘎查环境,垫付了贫困大学生学费和贫困户购买物资的费用。
还是炎炎夏日的下午,老葛在通往旗里的公路旁,看见阿尔斯楞正与牧民小伙子们一起往皮卡车上搬运工具。“累不累?”老葛关心地问道。“现在,有活干,钱包也越来越鼓了,累一些也愿意。”阿尔斯楞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当久违的笑容回到鄂温克女孩脸上
这几天,呼伦贝尔迎来一轮强降雨。滴、滴、滴……老葛的微信铃声响起。“葛叔叔,这几天雨下得大,您往返于嘎查和单位的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微信的最后,还附着一个微笑的表情。看到这条微信,老葛也会心地笑了。
发来微信的是贫困大学生杜文丹。4年前,还在读高中的杜文丹,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随后也离开了嘎查,只剩下她和奶奶德孝永老人相守在一起,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日子似乎更没有了希望。
面对家里变故,杜文丹也变了,曾经特别爱笑的鄂温克女孩儿笑容消失了,也变得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流。德孝永老人着急,老葛也一样着急。大家伙轮番开导她,甚至还请来专业的心理医生,可孩子还是心事重重,难见往日的笑容。
“好消息来了,我们帮你申请助学金已经落实了。”老葛本以为文丹这次总该开心一些了吧?可文丹还是忧心忡忡。问题出在哪里呢?离开她家时,老葛看到正在院子里忙活的德孝永老人。“是不放心奶奶吧,我们都想好了帮扶计划。”老葛转身又回到屋里,打开了文丹的心结。
在充分考虑德孝永老人意愿下,老葛联系到农牧业局技术人员教授老人生猪养殖技术,协调单位解决修建圈舍的材料,又拉来了“劳动力”。大伙儿七手八脚在院子东北角,帮助老人搭建起养猪圈舍。单位里,卢丹局长也特别支持老葛,还垫付了买猪仔的花费。就这样,老人德孝永顺利的把自己养猪“事业”做了起来。老人依靠养猪,年收入达到了一万五千元,实现了稳定脱贫。不久前,她还新买了200只鸡雏,来增加收入。
现在,杜文丹已经是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一名大学生,看到奶奶生活有了着落,久违的笑容又回到这个鄂温克女孩脸上。她时常给老葛发个带微笑表情的微信,一方面让老葛放心,另一方面表达谢意。
作为扶贫干部,葛爱民人如其名,始终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带着感情去扶贫。在他看来,自己做的都是小事。“扶贫工作没啥窍门,他们都说我爱琢磨,其实也是,也就是多想多做一些呗。”老葛说。

文:王冠勇 孙波
图:孙波
编辑:佟飞
终审:王冠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琢磨”的老葛和他的扶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