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萌语税”之抗疫篇(38):微信缴社保,一次不用跑
本帖最后由 平井桃桃桃 于 2020-8-7 11:30 编辑资阳税务 微信号:zysw_wx
战疫情
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
奋力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
——乐阳桥村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模式
整体情况
乐阳桥村位于四川省乐至县通旅镇西南方向,处于资阳市乐至县、雁江区和安岳县三交界处,距通旅镇人民政府6公里,地势偏远,全村幅员2.91平方公里,辖13个社,总人口1635人,是国家税务总局资阳市税务局联系帮扶的贫困村之一。2013年底,全村共有贫困户144户471人,贫困发生率超过25%,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乐阳桥村在国家税务总局资阳市税务局的大力帮扶下锐意进取,2016年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近年来,乐阳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提出了“脱贫攻坚打底子,乡村治理挣面子”的目标,统筹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治理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乐阳桥村先后荣获“省级四好村”和“市级四好村”等称号。
着眼产业兴旺,筑牢乡村之“基”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业强则百业强。乐阳桥村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村生产力。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新创举。以乐阳桥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开垦荒坡荒土,探索小规模分散种植低产值作物向成规模成产业发展经济作物的特色增收产业转变。2019年,利用农民撂荒地开垦良田30亩,建成了优质水稻集体经济种植基地,水稻生产全程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造就“生态、绿色、安全”的乐阳桥农产品品牌,全年销售优质大米超6万元,为全村3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4.5万余元。开垦荒坡130亩发展杂柑产业,预计2022年将实现纯利润40万元以上。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新模式。探索“扶贫产业车间”经营模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新模式,即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引进农业企业,支持党员发展家庭农场,然后吸纳农民(贫困户)到合作社、到企业、到家庭农场打工的经营模式。几年来,乐阳桥村先后引入了县内外农业企业种植莲藕40亩、瓜蒌180亩、养殖基围虾110亩,支持2名党员发展了蚕桑产业园200亩、小龙虾养殖16亩,产业发展带动了全村220余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致富增收,实现了农民增收、村集体(合作社)增利、企业增效的三赢局面。
三是培育特色产业新优势。拓展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托蒙溪河流经乐阳桥村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2018年成功引进吉夏水产养殖公司投资150余万元建成110亩基围虾养殖基地,通过2019年试养殖全面掌握了基围虾淡水养殖技术,到2020年已投入虾苗800余万尾,初步估计年底将实现纯利润3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分红1.8万元,带动2社50余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致富增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乐阳桥村换新貌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993_1596651911099.jpg?width=999&size=125991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643_1596651911173.png?width=4&size=239着眼生态宜居,展现乡村之“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乐阳桥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握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将生态扶贫、生态环保理念融入乡村治理之中。
一是让空间更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近几年全村退耕还林300余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2019年至2020年完成全村111户厕所改造,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2019年全村2.5公里公路通过“四好农村路”验收。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几年,全村新建垃圾池12口,新修公路12公里,入院路3.5公里,作业便道1.86公里,实施危房改造58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26盏,村环境不断改善,村“颜值”不断刷新。
二是让水质更清。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组建蒙溪河护河小组2个,定期对近3公里河道及沿岸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协调县有关部门投资6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处,筹措资金65万元新建2社提灌站和铺设管网3480米,将蒙溪河水引入到全村13个社,确保了整村550余户村民生产用水。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坚决防止水污染,全村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明显提升,村民饮水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让天空更蓝。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成立护林防火分队,将森林防火与秸秆禁烧工作紧密结合,发挥观察岗、流动哨和巡逻队“三道防线”的作用,落实横向到村委、纵向到社组、分片包干、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引导村民安装天然气,2019年完成全村165户村民天燃气安装,乐阳桥村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升,乐阳桥村的天更蓝了。
乐阳桥村山青水绿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287_1596651911244.jpg?width=1000&size=60199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292_1596651911330.png?width=4&size=239着眼乡风文明,守住乡村之“魂”
良好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乐阳桥村将精神扶贫融入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坚持家风、民风、社风一起抓,不断厚植乡村文化,守望乡土情结,留住美丽乡愁。
一是厚培文明乡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县有关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挑选正能量电影每周定期播放,组织群众每年参与通旅镇农民运动会,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助于培育乡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二是传承优良家风。定期开展评选“文明院落”“文明小家”活动、抓好“最美家庭”推荐工作,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将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事迹编成故事在广播中轮流播出,进一步弘扬传承了修身自律、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良好家风。
三是涵养淳朴民风。持续开展“感动乐至”“乐至好人”“道德模范”推荐活动、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志愿服务行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等,定期进行幸福基金、幸福超市兑换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运用好村规民约,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抵制封建迷信,打击取缔邪教活动,遏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勤俭节约、文明简朴的乡村新风尚。
乐阳桥村新气象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413_1596651911394.jpg?width=1000&size=127603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240_1596651911472.png?width=4&size=239着眼治理有效,破解乡村之“困”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和群众的参与度决定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的工作成效。乐阳桥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创新“党建+基层治理”模式,构建起党建引领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一是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乐阳桥村“两委”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五年里及时调整不称职、不积极、不愿干的村“两委”班子干部4名,从返乡青年优秀人才中推荐2名同志加入村“两委”,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班子结构。每周定期开展学习日活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
二是构建村民“议事制度”。探索村民自治模式,建立“小事社议大事村议”的村民议事制度,在全村设立13个议事小组,制定了村、社议事规则,定期对脱贫攻坚、乡风民俗、环境整治、殡葬改革、公共设施管理等农村事务进行充分讨论,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的参与感。
三是形成治理“多方格局”。努力引导社会协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积极发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资故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助贫困等。组建以退休党员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和驻村工作队党员为成员的“红色调解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合村社干部与志愿者等力量,建立村“红袖套”治安巡逻队,维护全村治安稳定,将人防与技防结合起来,发动群众安装“慧眼工程”,构筑社会治安“千里眼”,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宣讲会“入脑入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213_1596651911545.jpg?width=999&size=79042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435_1596651911613.png?width=4&size=239着眼生活富裕,激活乡村之“源”
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是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乐阳桥村为让群众生活富裕起来,坚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继续在增加群众收入上下功夫。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认真分析研判每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和收入来源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帮扶、政策帮扶、教育帮扶等各项帮扶,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从争当“贫困户”向争当“示范户”转变,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二是拓宽群众增收途径。从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吸引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种养殖补贴、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带动、保险补贴、创办家庭农场等多个层面,提高农民收益水平。实施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计划,对带头人给予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加快乡村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开发,专门用于安置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人员和收入较低的贫困户。会同有关单位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三是深化资产整合改革。针对当前农村面临着“青壮劳动力流失”问题,总结乐阳桥村民合作社成规模种植的经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年底由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按股分红,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乐阳桥村生态菜籽油
http://file.tax100.com/o/202008/06/784_1596651911694.jpg?width=999&size=90721
资阳税务
微信号:zysw_wx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