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0-7-30 15:51:06

物流投标“最低价”,谁制造?

http://file.tax100.com/o/202007/30/581_1596095465882.gif?width=182&size=14831
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哎!做了6年多的一个老客户丢了,老王在电话那头长叹了口气:“没办法做了,某家知名平台公司直接开出了比我现在的价格还低20%的价格拿下了标,所以,我们只能放弃了”。

我问:“他们报这样低的价格,还能赚钱嘛?”。

“这样的价格谁做都是铁亏,但人家不怕,有资本支撑着呢,他们要的就是流量……。哎,谁知道呢?”老王轻轻的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接着说:“现在的物流价格太低了”没什么利润,每年都搞一次招标,每年都会降一点,我们也认了,但今年这家平台公司也参与了竞标,直接把价格砍到了地板上,这样的价格实在太低,我们没办法做,只能退出……。”

虽然没看见老王的脸,但我知道他很失落,很受伤,毕竟做了多年的一个老客户,服务起来也得心应手,关系处理的自认为也很到位,关键这个是他最大的客户,这个客户的丢失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挂了老王的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老王做了这么久的一个客户,怎么说丢就丢了呢!



低价,低价,还是低价,一切都是低价竞争惹的祸。现在很多企业所谓的招投标,大多依然是价低者胜,这种低价竞争的游戏,这两年随着资本的进入以及物流行业新入者的增多,表现得更加严重。拿物流行业一位老人的话来说:现在打价格战的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些低成本运作的小公司了,基本都是大平台、大公司和一些有资本支撑的新入者。

关于物流行业低价竞争的事,之前已经写过多篇文章了,实在也没啥好写的了。在运输价格不断降低这件事上,我们常常有人责怪货主(甲方)太无情,把价格杀的如此之低,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样,低价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物流同行竞争造成的,是我们物流人和物流企业自己的责任,物流行业的低价往往都是都是我们同行主动给出的,而不是货主开出的,我们低价的目的无非就是抢夺同行的市场,甲方(货主)反而成了背锅侠而已。

在现在的物流招标现场,物流公司能出低价竞争变成了“实力”象征,如前段时间某家具公司的招标,某知名电商平台就给出了全场最低价,拿下了标的,这样的价格可以秒杀那些传统物流公司,这家公司这两年低价抢业务在行业内已经出了名,甚至私下被冠以“价格屠夫”。大品牌,不缺钱,而且给出全场最低价,货主企业当然没有理由拒绝,至于这些公司怎么实现他们的服务承诺,货主企业并不关心。大公司它也跑不掉,总会守信用的吧,这些是甲方的认知。

为什么这些大公司、大平台们明知道有些项目以这样的低价去做,一定会亏损,还会去低价竞标呢?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有两个原因:

(1)这些企业一般寄希望通过对行业供应链链条的整合,以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从而降低了对客户的物流价格。另外,这类企业,他们一般都会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和运营,希望能实现链条整体盈利,东方不亮西方亮,物流可以不赚钱,但采购、电商或后市场产品等可以赚钱,从而弥补物流的损失,这类企业以电商类企业兼营三方物流为主。

(2)低价就是为了赔本赚吆喝,希望通过短期低价竞争抢夺市场,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对市场的垄断,掌握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然后再择机实现涨价。这个套路,很多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这么干的,比如当初的车货匹配、还有电商、以及滴滴等企业也都是这样干的。大家都有这样一个信念,总认为自己会成为行业的龙头,有一天会形成对行业的垄断,并享有定价权。但实际上,我觉得物流行业和以上提到的几个行业还是有差别的。


我们说,一切商业行为都需要遵循市场供需的客观规律,目前物流行业最大的结症在于市场供需,因为我们的物流是供大于需的,无论是我们的货车量,还是专线公司、三方公司,由于这个行业没有门槛,他们依然在大量进入,从而造成了物流供应的供大于求,从而导致再低的价格也有物流公司和车辆愿意去做。所以这个市场供需什么时候得到改变,物流的低价现象才能得到根治,物流企业才有定价的主动权。传统物流业务这块不同于快递,短期内,不会形成几家头部物流企业垄断的局面。所以,运输行业想通过低价竞争抢夺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很多情况下,低价竞争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所以,还是希望头部物流企业能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价值服务而不是低价来吸引客户,这样行业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低价竞争的最后结果可能都是“你死我亡”的游戏,只是谁先死后死的问题而已。

内容来源:草根汇物流原创

●曾经火爆的物流联盟现如今怎么样了?
●步入中年的货运人,第1001次想出逃
●有政策文件在前,高价黑救援为何还能“兴风作浪”?
●用技术和创新为卡车司机打造公益商业共赢生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物流投标“最低价”,谁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