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税务局:以实干迎战用实绩作答 以百分百的冲劲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本帖最后由 子宁 于 2020-7-16 10:36 编辑五月的乌蒙山,群山叠翠,万亩茶园生机盎然。在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乌龙山大水塘2000亩“白叶一号”感恩茶园里,600万株小茶树芽头饱满、长势喜人。漫步其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基地里为茶苗锄草、施肥……一幅初夏田园美、人勤农事忙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用心扶持产业发展
助“一红一白”飘香四溢
“上次多亏你们帮忙,为我们收集了那么多家口罩生产企业联系方式,还帮我们把困难及时报上去,迅速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能顺利复工复产。”在翠色欲滴茶园里,浙江省茶叶集团贵州天香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狄权激动不已,热络地向前来回访的税务人员分享着他的开心事。“就在清明节前,我们以‘打顶采摘、以采代养’的方式共采摘了3000斤的‘白叶一号’鲜茶,现在茶园慢慢有了产出,以后只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原材料也越来越足。经过半年建设,我们已经投产1条生产线,日最大产量1200斤左右,后期相关设备全部到位,建好后日加工能力预计可达5吨左右!”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5/23/_1590182415791.jpg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5/23/_1590182416025.jpg
今年3月初,在国家税务总局普安县税务局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的一次走访中,了解到了企业复工复产前期防疫物资短缺情况,工作组立即通过税收数据平台,收集了省内外38家口罩生产企业联系方式提供给企业,并第一时间将此情况上报给当地有关部门,通过“政税企”三方有效互动,及时为企业协调到医用口罩5000个。同时,普安县税务局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该企业可享受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减税降费政策、社保费减免和缓交政策梳理成电子手册,及时推送给企业,并一对一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辅导,帮助企业对税收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在黔西南,一片小小的茶叶,既承载了“群众盼增收致富、企业盼发展壮大”的美丽愿景,也凝聚起了各方用心用情帮扶的磅礴力量。
而在有“中国古茶树之乡”美誉的普安县,近年来依托“黔茶第一春”“全国重点茶叶县”的响亮名头,紧抓捐赠白茶发展机遇和普安茶产业发展优势,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倾力打造,持续推动茶园增长、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目前,全县有各类茶叶种植合作社84户,茶叶生产及销售企业141户,并成功打造了“普安红”这个响当当的公共品牌,2019年,“普安红”荣获农业农村部农特产品地理标志,“普安红”成为普安当地乃至全省茶产业的名片。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5/23/_1590182416059.jpg
普安县税务局到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纳税人开展税收政策宣传。(汤晶晶 摄)
“企业能发展,离不开好政策,更离不开各方扶持,2019年来,得益于减税降费好政策,我们共享受了12.19万元的税收优惠政策,这3年,得亏我们‘税务管家’的帮助扶持,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在今年的税企座谈会上,谈及过往,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罗绍江颇有感触地说。
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茶行业翘楚,集茶苗选育、茶叶种植、茶产品研发、茶技术培训为一身,年产量40吨,产值达6000万元。企业名下有2130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自2017年落户普安以来,普安县税务局就为其量身配备专业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2018年,企业落户不久,受自身茶园种植面积小、茶青供应不足影响,企业无法开足马力生产。了解到此情况后,普安县税务局巧做“红娘”,一边动员帮扶村茶农及合作社与公司合作,一边帮助农户申请茶叶种植免息贷款,扩大企业原材料供给。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茶园茶青一度面临无人采摘的情形,该税务局及时组织税务志愿者、茶叶种植户、合作社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全面开展茶青采摘工作,让企业得以及时复工复产。据统计,仅在2020年1月至4月,该企业就产干茶12.5吨,总产值为1369.1万元。
发挥税收作用,强化使命担当,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今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黔西南州税务局联合各基层税务部门就全州茶产业开展专项调研,在对茶企做好分类分级辅导的基础上,利用“智慧金州”大数据平台为原材料短缺茶企匹配供应商,积极借助“银税互动”项目为茶企解决融资难题,助力全州茶企发展步子迈得开、走得稳。
用情扶助百姓民生
助“老乡亲”脱贫致富
“老谭,真是感谢你,当初多亏是你劝我,我把1.5亩土地流转给苗圃基地,每年能得675元,我和爱人在苗圃务工,每天工资一人100块,年底公司还给分红。”今年54岁的李国珍,是贵州省普安县新店镇雨核村窑上组人,他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笑眯眯地说:“在家门口务工,一个月不仅能挣个四五千,而且还可以照顾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李国珍是普安县新店镇雨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边有3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夫妻俩在家务农,平日就靠着不到两亩地的收成生活,每年都入不敷出。他口中的“老谭”是国家税务总局普安县税务局驻村干部谭阳,现年53岁,税龄33年,党龄28年,自2017年初就到村里驻村扶贫。2019年初,村里刚开始宣传建设500亩苗圃坝区时,李国珍还觉得这件事不靠谱:“老谭,你不要再来劝我,土地不种粮食种茶叶,难道茶叶能填饱肚子不成?我不种,不种!”虽然连吃几次闭门羹,但是谭阳仍不放弃:“老李,我也是农民的儿子,让我来给你算账嘛……”那几天,谭阳天天跑到李国珍家,一边和他谈心,讲国家政策、分析“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土地流转户”的合作模式,一边和他分享一些农户通过种植茶叶致富的真实案例。渐渐的,李国珍从一开始的不信任、不想听到开始对政策感兴趣,再到主动了解,积极申请加入。
http://www.tax100.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5/23/_1590182416152.jpg
税务干部在生产车间实地查看茶叶生产工艺。(汤晶晶 摄)
和李国珍一样有疑虑的农户不少,那些天,谭阳带着扶贫工作队的年轻干部们走家串户,为老百姓们解疑答惑,后来,许多农户纷纷响应政策通过土地流转或者务工的方式加入茶叶种植行业。现在雨核村一共有236户农户将土地流转给苗圃基地,村级合作社每年按根据各家土地流转数给予分红,户均增收546元。
现在,茶农们一说起茶叶都兴高采烈,大家都说自从家门口建起了苗圃后,钱好赚得多了。
而在国家税务总局普安县税务局另一个帮扶村——普安县江西坡镇细寨村,税务驻村干部同样全心全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潘方权是江西坡镇细寨村黄泥田组的一户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因为爱人腿脚不灵便,家中只有他一个劳动力。
这天,普安县税务局的年轻驻村干部苟静松带着帮扶责任人张彩云,冒着毛毛细雨又到他家走访。
来到他家房屋前,苟静松不等敲门,就打开嗓子喊了起来:“潘叔!我是小苟!我们来看你了!”
潘方权闻声而出,立马从房屋内开门迎了出来,满脸堆笑,“呀!小苟!你来了!快点来屋里坐!”一边说一边迎着小苟进了屋。
“叔,最近在茶厂工作怎么样?累不累?”苟静松问道。
“不累不累,你们介绍的这个茶厂真不错,我和媳妇都在茶厂干工,一个月两个人就有4千多的收入,自己种茶一年也有差不多3千块钱的收入,所有加起来一年能有差不多5万的收入,现在的生活,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这样的感谢,苟静松们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了。脱贫攻坚以来,普安县税务局相继投入资金52.26万元,选派驻村干部38人,其中党委委员2名,全局74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群众280户1151人。通过引导号召农户种植茶叶、流转土地、入股茶企,发展茶叶加工等带动帮扶村近200户农户增收,并成功脱贫摘帽。
截至目前,黔西南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0.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28.9万亩,春茶累计产量2443吨,总产值10.83亿元,与2019年同期对比,早春茶产量增加22%,产值增加29%,6758户18889名群众依靠茶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编辑设计:贵州税务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税务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