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政策君 发表于 2020-7-14 11:01:39

北京市管公积金 北京住房公积金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政策解读

江苏人社局
关于2010年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情况的通报
苏人社发336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和关注民生的实事工程,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创建工作各项制度建设都达到了较为完善的程度,通过创建活动,基层平台在职业指导、推荐就业、组织培训、促进就业、促进创业、就业援助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一、创建核心指标全面完成。经综合评价和考核评定,全省新增438个社区均达到了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为96.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使得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在各地都得到较好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就业率均在80%以上,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70%以上。各地都能按照“六到位”要求,建立和完善社区平台,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并签订劳动合同,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基本解决。建立健全了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实时联网。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各地重视和加强软件建设,制定了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工作职责、服务规范,并公布上墙。
二、平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地继续加大对社区平台的建设投入,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逐步完善提升各项就业服务功能。徐州市在完善社区办公设施上下大力气,所有社区实行“三个统一”的标准,即:统一户外标牌、统一室内装饰、统一办公设备,300多个社区的办公设施、办公场所和外部环境整体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泰州市在实现全市四级网络实时联接、信息即时共享的基础上,强化就业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社区专管员跟踪走访制度,形成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的衔接和“关节点”的制约。通过劳动就业管理软件在就业和失业登记、录用备案、合同鉴证、社会保险参保等各个业务“关节点”设置制约性的关联条件,使人员的变动能及时在软件系统中体现,实现个人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
三、就业援助重点得到强化。各地继续将对各类就业困难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援助力度不断加大。江阴市各社区用“爱心、热心、真心、耐心、细心”五心服务来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当好他们择业、创业的参谋,平时定期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家庭情况、个人技能、择业意向等,并根据各自情况,为他们“量体裁衣”、匹配推荐,做到因人而异助就业。
四、创业促就业力度加大。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结合社区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并实现了创建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镇江市以创业型城市创建为契机,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做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意见》等12个政策文件,进一步扩大了政策扶持对象,降低了创业门槛,落实了税费减免政策,明确了补贴对象。连云港市依托社保补贴政策的落实,把社区内已实现灵活就业的隐性就业人员显性化,形成激励有劳动能力的就业困难对象积极主动就业的机制。
五、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创建工作的成效,各地多措并举,积极加强协理员队伍建设。宿迁市宿城区在区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给每位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月工资增加700元,使他们的待遇提高到了1300元/月,且从今年起与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工勤人员同步调整工资标准。淮安市会同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协理员队伍的整合办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工作量大小折算服务岗位的多少,按每个岗位1.6万元/年的标准,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按6:4的分摊比例统一安排,并对协理员统一实行劳务派遣的用工办法,与指定的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使协理员积极性得到提高,创建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检查评估情况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少数地方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重视不足,部分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能力和经验欠缺,部分新申报社区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部分地区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部门职责不明,影响了经费的及时和足额到位。少数县(区)的社区协理员工资,基本还停留在最低工资水平线上,没有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个别县部分社区电脑过于陈旧,影响工作效率;各地虽已基本实现了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联网,但有些软件功能还没有完全得到发挥,未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化完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在要进一步巩固“十一五”期间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全面投入到 “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中去。以落实新一轮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及对各类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为抓手,积极完善社区基层平台各项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从机构建设、场所建设、网络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街道、社区平台软硬件提档升级,使之真正成为城镇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石。
附件:江苏省2010年度充分就业社区名单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附件下载 :江苏省2010年度充分就业社区名单.do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人社局 苏人社发[2011]336号 关于2010年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情况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