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策君 发表于 2020-7-6 13:24:32

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麻醉等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扩大……这些民生大事很重要!

本帖最后由 奈奈 于 2020-7-6 16:28 编辑

http://file.tax100.com/o/202007/06/209_1594013070559.mp4
呼伦贝尔市电视台 记者: 一林 凯超 靳黛 于桐 赵斌 徐晓丽
       平整通达的水泥路、宽敞明亮的新砖房、绿意盎然的农家小院,幼儿园、村民书屋、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个清幽静美的北国小村落就是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护林村。这个曾是满村村民逐鹿打猎、散居山上山下的小村落,如今却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人。

   “何书记又帮着买马,又帮着买种子和化肥,在他的帮助下我们还清了债务,有了存款。”“是何书记和村里帮我们盖了新房,如今的好日子离不开他的努力。”“多亏了何叔当年为我担保贷款,不然猪场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好。”

       只要提到何清海这个名字,护林村的村民们都会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何书记,就像介绍家人一样亲切和自然。当问到这个书记咋样,村民们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地给你讲起他在护林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点点滴滴……

    “在何书记的帮助下,我们开始养羊,去年赚了十来万,好政策、好书记,才带来了现在的好生活。”村民唐连友指着自家的羊圈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唐连友家有4口人,他和妻子及两个正在读大学的孩子,他因患有腰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因供孩子上学家里一度陷入贫穷。而一家人做梦都没想到,不到3年时间,他家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了60平米新砖房,养起了几百只羊,生活渐渐“红火”起来。

   “当年,几百户村民,有三分之一都是家中一贫如洗。有些贫苦户家里没一件值钱的家当,几床被子摊在床上,破烂得像蜘蛛网。地上丢着几个箩筐,大大小小二十来个土豆就是全家人的口粮。”回想到当年刚来到村里时的情景,何清海的言语中仍带有一丝酸涩。

       何清海深知,贫穷这个历史留下的难题,是必须解决并跨过的一道关口。当时,全村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价格卖得低,必须得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于是他多次调研考察,反复分析研究,并与村委会经过多次商议,最后决定发展特色产业。在多方奔走,积极筹措下,滑子菇、黑木耳、中草药种植,以及生猪、肥牛肥羊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在护林村落地。

       近年来,护林村年均生产滑子菇食用菌260万袋,万家香生猪养殖更是形势喜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出栏笨猪400口,带动了全村贫困户18户31人实现脱贫致富,帮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近百人实现就地务工创收,为贫困户趟出了一条稳定脱贫、长期增收的新路子。

       3年时间,如今的护林村已经完全变了模样。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51296元,其中80885元为产业扶贫资金资产收益分红红利,全部用于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截至目前,护林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382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斗转星移,怀着助力脱贫攻坚的赤诚之心,更怀着对建设靓丽北疆的奉献之心,4年多来,何清海从未离开过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

呼伦贝尔日报记者 付饶 孟健 通讯员 靳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清海,用真情和汗水铺就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