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政策君 发表于 2020-6-27 13:54:06

石河子税务局“访惠聚”工作队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本帖最后由 奈奈 于 2020-8-3 14:33 编辑

他们每天行走在“刀尖”上,用生命和智慧捍卫着社会的安宁,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探秘缉毒民警背后的故事。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7/255_1593237245310.jpg

“刀尖”上行走

14年前,20多岁的杨辉(化名)进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工作。
“从事缉毒工作如同进了一个圈子,圈子里只有3种人:缉毒警、毒贩和瘾君子。” 杨辉说,14年来,他参与抓获的吸贩毒人员中,既有家徒四壁的无业人员,也有资产雄厚的经商者,还有演员等。
“案件侦查的变数很大,谁都预料不到毒贩下一步会干啥,这些都要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应变能力去应对。” 杨辉说,查办毒品案件很苦,没有白天黑夜,特别是蹲守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一刻也不能出错;抓捕的时候,一点疏漏就可能危及自己和战友的生命,可以说缉毒警察是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
2008年11月的一次抓捕,杨辉至今难忘,虽然事隔12年,但对杨辉来说犹如昨天,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毒品犯罪是重罪,毒贩一旦被抓住,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往往拼死反抗。然而,破获毒品犯罪案件最重要的就是人赃俱获,需要与毒贩近距离接触。因此,缉毒警察面临的危险是真真切切的。
“我们都在研究揣摩彼此,毒贩也看新闻,记脸、记车号。”杨辉说,因此,缉毒警察必须有缜密的思维、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样在侦查时才不会暴露身份。

生命之托的信任

从警11年的马军(化名)是乌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2017年的一起案子对他触动极大。
2017年5月初,民警在工作中得到一条线索,有一批毒品将从四川成都通过快递的方式运到乌鲁木齐。当月28日,马军和同事们乔装成快递员给犯罪嫌疑人送货,可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一再变更收货地点。
蹲守民警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并抓获了毒贩叶某。在其身上,民警找到了一串钥匙,由此判断叶某还有藏毒房间。果然,在叶某另外一处租住房内,民警查获了300克冰毒。
拒不承认犯罪事实的叶某再三表示要和带队领导单独谈谈。当房间里只有他和缉毒队长时,叶某压低声音对缉毒队长说,只要放了自己,就给他30万元。这样的情景缉毒队长并非第一次遇到,他开启了手机录音,将对方的话全部录了下来。在证据面前,叶某交代了全部事实。
“干我们这行,就要经得住诱惑,如果没有百毒不侵的意志,就做不好缉毒工作。” 马军说。
提到队友,马军感慨地说,缉毒民警之间的感情是深沉而真挚的,“在抓捕现场,我们之所以冲在前面,就是因为敢把后背交给战友,相信有战友帮我看着后面,保证我的安全,这是生命之托,这种彼此之间的信任是这支队伍最宝贵的东西。”

舍小家的无奈

杨辉家离单位只有两公里,走路20分钟,开车5分钟就可以到家,即便这样,他一周或半个月才能回去一次。
“我女儿今年12岁,和我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爸爸,今天你回不回来?’‘爸爸,你为什么老加班?’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说到孩子,杨辉感到无奈、心酸。
这样的经历,每位缉毒民警都深有体会。
今年34岁的段新刚(化名), 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从警11年。“当缉毒警察的那一天,我就知道今后会亏欠家人很多。每次回到家,不管多累,我都会多做些家务来减轻心里的愧疚。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缉毒民警生活的写照。”段新刚说。


来源:乌鲁木齐市公安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6·26国际禁毒日】缉毒民警:刀尖上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