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再扩大,一起看看怎么算
本帖最后由 奈奈 于 2020-8-5 15:49 编辑百年不渝志 一生税务情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4/195_1592979486276.jpg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4/257_1592979486352.jpg
“你别看我100岁了,目前就听力有点下降,身体其他方面好得很。作为税务人,离休后,我仍然很关注最新的税费政策,像去年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6月16日上午,在池州市东至县官港镇官港村,仝青萍老人坐在家中向记者说道。
已是100岁高龄的仝青萍老人是一位抗日老兵,1920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嵩县,16岁时参加冯玉祥部陆军第七七五师449团一营机枪连,在福建漳州驻防,参加过与日军对峙的厦门战役。1949年,在原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区任税务所所长职务。谈到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税收情形,仝青萍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4/241_1592979486434.jpg
“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沿用旧的税制,当时共有17个税种,而当时至德县有72家工厂,是最重要的财政税收来源。”仝青萍介绍,当时至德县每个乡只有一名税务工作人员,而缴税则通过上缴大米的方式。“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物价还不稳定,所以以实物大米缴税,当时全县2000担大米,一担150斤。”
在税收法制尚不健全、民众纳税意识还很淡薄的年代里,每一分税款都是靠税务干部起早贪黑的蹲点守候、围追堵截征收回来的。“只要是国家的税款,一分一厘也不能流失。”这是仝青萍老人和他的同事们最坚定的信念。
“当时收税都是步行,税务人员自己背着行李,带着干粮。天黑了,走到哪就在哪里睡觉,用风餐露宿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仝青萍老人回忆说,当时由于群众尤其是经营户对缴税概念极度不重视,一些矛盾和冲突时常发生。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4/971_1592979486507.jpg
“你到了他门口,人家都不正眼看你,有的经营户还存在里外两本账,也就是做假账。”仝青萍说,当时至德县有一位从事盐业生意的商户,平日里生意一直很好,但查账本却是亏损,这让他感到很疑惑。“因为当时东至县属于安庆专区,进货源情况还要到安庆那边去查,后来联系公安等部门进行详细查询,最终在这家经营户的房梁上找到了真正的账本,后证实存在偷税漏税的违法事实。”后来经过说服教育,这家商户意识到了偷税漏税的危害。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要支持军队建设,保障国家财力,我们税务人员即使付出再多,可一想到能为国家做点贡献,也是值得的。”仝青萍老人回忆道,经过他和同事们的税收政策宣传,全县的纳税氛围逐渐好转起来。
仝青萍老人介绍,到了70年代后期,人们的纳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东至县各乡镇开始有了定点纳税点,税务人员采取定点收税和上门收税相结合的方式。“当时条件稍微好点了,税务人员配备了自行车,但当时都是土路,骑半天下来,整个屁股都是麻的。那时税务人员下乡也有补助了,一天能补助2毛钱。”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4/403_1592979486580.jpg
“摆地摊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经营形式,小摊小贩一个月缴个1块钱、2块钱,这样既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又刺激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仝青萍老人自豪地说道,最近看新闻,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其实也体现了对民生的扶持。
岁月匆匆,转眼到了1983年,仝青萍老人光荣离休。离开税务岗位的仝青萍老人在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时,仍然关注着税收事业发展。“营改增,个人所得税改革……一个又一个利好政策连续推出,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每个居民老百姓来说,都是福利和礼包。”
“作为一名税务人员,在税务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能为国家税收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采访最后,仝青萍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他已过百岁,但仍然坚持锻炼身体,要把身体保养好好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走走,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4/932_1592979486657.jpg
来源:中安在线
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再扩大,一起看看怎么算
已是100岁高龄的仝青萍老人是一位抗日老兵,1920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嵩县,16岁时参加冯玉祥部陆军第七七五师449团一营机枪连,在福建漳州驻防,参加过与日军对峙的厦门战役。
页:
[1]